创新团队
◎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创新团队 » 学术顾问
杜冠华
发布日期:2016-03-01

杜冠华,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6年12月出生。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院副院长,药物筛选中心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亚洲西太平洋地区药理学家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晶体学会药物晶体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总体专家组专家;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信息推进联盟医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1978—1982 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药学院,获学士学位。1986—1989 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92— 1995 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95—1998 年University of Liege, Belgium,博士后,研究神经生物化学。

1998年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主要从事药物发现、高通量药物筛选、神经和心脑血管药理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通量药物筛选体系,包括国内第一个现代化样品库、系列高通量和高内涵药物筛选模型、药学科学数据共享库及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和虚拟筛选等技术,并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基于建立的系列分子、细胞水平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进行大规模药物筛选,发现了一批活性化合物。

以神经血管单元为靶点,研发抗脑缺血新药匹诺塞林,2009年获1.1类化药临床试验批件并转让企业,完成I期临床试验。根据多靶点策略设计筛选出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平衡的抗帕金森新药百可利,2011年获1.1类化药临床试验批件,进入临床研究。率先推进我国晶型药物研究,完成新(晶型)尼群地平临床前研究,2011年获临床试验批件。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丹酚酸A片2016年获1.2类化药临床试验批件。开发治疗脑缺血药“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已应用于临床。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体系与应用” 获得200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新型高通量筛选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获得200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天然产物活性评价研究”获得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化学药物晶型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获得201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药物抗炎与致炎作用评价、机制研究及其应用” 获得2017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技进步二等奖,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

长期从事药学科研和教学工作,培养15名博士后、40余名博士和20余名硕士;主编《实验药理学》和《晶型药物》2部研究生教材、《新药研究与评价概论》药学本科生教材,出版专著30余(册)部,发表论文800余篇,申请国际国内专利70余项,获新药临床批件4个。

兼任《中药药理与临床》杂志主编;《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医药导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副主编;《药学学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药学杂志》、《Marine Drugs》、《基础医学与临床》、《生物信息学》等刊物编委,担任《神经药理学报》第一届编委会顾问委员会主席。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山西大学科技楼八层 电话0351-7011202,7018379 传真:0351-7018379 邮编:030006